1951年文史研究馆成立,周恩来聘用伯父为馆员:你曾有过两件德政_周嵩尧_扬州_仁寿
天博综合平台app下载 首页 天博综合平台app下载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天博综合平台app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1951年文史研究馆成立,周恩来聘用伯父为馆员:你曾有过两件德政_周嵩尧_扬州_仁寿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58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    当然可以!以下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,我保持了原文的意思,并适当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,字数变化不大:

    ---

    1951年7月29日,在北京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内,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,揭开了文史研究工作的新篇章。该馆首任馆长由符定一担任,他曾是毛泽东的老师,学识渊博,备受尊敬。

    作为政务院下属的重要文化机构,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选拔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负责。在这批馆员中,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字,如文学家柳亚子、政治家章士钊以及著名画家齐白石。

    而在这份令人瞩目的名单中,还有一位名叫周嵩尧的长者。虽然名气远不及其他几位,但他却有着一段特殊的身份——他是周恩来的伯父。

    令人好奇的是,向来对亲属要求严格、不借权谋私的周总理,为什么会破例将这位伯父聘为文史馆馆员?他和这位伯父之间,又究竟有什么深厚的渊源呢?

   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,周恩来便亲笔写信给当时住在扬州的周嵩尧,诚挚邀请这位长辈北上北京共商国事。二人终于在京城相见时,周恩来满脸笑容地对伯父说道:“这次一来,就是‘既来之,则安之’了。”

    展开剩余89%

    周恩来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周嵩尧这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。那时已年过七旬的老人,辗转多地,经历丰富。而细细翻看他的履历,便能看出这位伯父绝非凡人。

    周嵩尧出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,即1873年7月17日,地点是江苏淮安城中的驸马巷。

    他的父亲周骏昂,是周恩来二伯的祖父,因此周嵩尧在家族辈分中排行第六,故被周恩来称为“六伯父”。

    年轻时,科举制度尚未废止,周嵩尧的学业成绩相当优异。1897年,年仅24岁的他在光绪丁酉科中考取举人,名列第35。

    凡读过《范进中举》的人都知道,成为举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,许多学子毕生未能如愿。对当时的周嵩尧而言,前途一片光明。就连新中国成立后,周恩来在亲属聚会时都曾感慨:“我们上一辈还去拜绍兴师爷做徒弟,却没学好,只有二伯父和六伯父学得较为出色……”

    然而,那个时代的官场黑暗,卖官鬻爵现象严重,周嵩尧虽然中了举,但并未因此一举成名。靠着当时在淮安漕运总督府担任总文案的二舅父郑仁寿举荐,他进入该衙门任职普通文案。

    光阴如梭,十年过去,1908年郑仁寿告老还乡,周嵩尧顺利接任其职位。

    这时,这位曾年少成名的青年才俊,终于开始展露头角。凭借聪慧的政治眼光和出色的工作能力,他很快得到了江北提督王士珍的赏识。

    在王士珍的支持下,周嵩尧获得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机会——赴京参加一场极为特殊的集体面试。

    一般来说,面试考官是人力资源或高层管理人员,但这场面试的主考官竟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,虽然后者才是决定考核结果的关键。

    这场极具历史意义的面试,在颐和园的仁寿殿举行。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,周嵩尧表现出色,成功通过考核,被任命为邮传部郎中,主管路政司事务。

    仕途有了转机后,周嵩尧的人生轨迹逐渐改变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他历任江西、江苏督军专署秘书长等职,工作成绩优异,多次获颁国民政府颁发的二等文虎勋章和二等嘉禾勋章。

    然而,1915年因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,遭到排挤,不得不辞职回乡淮安。

    1929年,周嵩尧举家迁居扬州,凭借声望加入由社会名流凌鸿寿主持的“冶春后社”。

    “冶春后社”是晚清时期扬州文人为了怀念康乾盛世而成立的文学团体。此时,远离官场的周嵩尧,除了精通行政管理,还在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方面造诣颇深,借此陶冶性情,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  然而,进入1930年代,日军野心日益膨胀,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扬州不幸沦陷。

    日伪势力深知周嵩尧声望极高,多次邀请他协助“大东亚共荣”和“中日亲善”活动。

    满怀爱国热忱的周嵩尧坚决拒绝,选择隐居乡间,躲避日伪的纠缠。

    为保护家人安全,他多次与敌方周旋,最紧要时举家迁往乡村,避开纷扰。

    终于,经过多年艰苦抗战,日寇被击败。1946年,周嵩尧听闻自己的七侄周恩来率领中共和谈代表团抵达南京,欣喜若狂,立刻变卖家产筹措南京路费。

    抵达南京后,他如愿在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与周恩来相见,二人促膝长谈。

    但因国共双方在多项关键问题难以达成共识,谈判最终破裂,周嵩尧听从侄儿指示,辗转返回扬州。

    内战后期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1949年10月不久,周恩来写信邀请六伯父北上北京共商国是。

    周嵩尧乘船经镇江转火车抵京,在周恩来家中中南海西花厅二人重聚。

    周恩来欣喜地说:“这次一来,就是‘既来之,则安之’了。”

    会谈结束后,周恩来吩咐行政秘书何谦护送老人入住远东饭店,该馆为当时政务院交际处四家招待所中档次最高的一家,曾接待庄希泉、梅兰芳等名流。后来周嵩尧又迁至惠中饭店,依然保持高规格。

    新中国初创,政务院下属机构仍在建设中。周恩来常请周嵩尧到西花厅,向他请教清末及民国时期政府机构建制、职能及人员安排,作为参考。周嵩尧均耐心解答。

    1951年,政务院文史研究馆筹备工作开始。周恩来负责馆员聘用。

    早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,毛泽东曾在石家庄对符定一提出设立机构,安置那些有德有望却生活困顿的老学者。

    1949年12月2日,毛泽东在给柳亚子的回信中指出,“文史机关事”由周恩来办理。

    随后,毛泽东与周恩来邀请符定一、柳亚子、章士钊等参与筹备,并提议由林伯渠与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负责。

    经齐燕铭推荐、周恩来批准,1951年6月,周嵩尧被正式聘为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。

    聘用前,周恩来对六伯父说:“民国时期你有两件德政,人民不会忘记:一是你作为江苏督军李纯秘书长,平息江浙军阀战乱,保护了百姓;二是袁世凯称帝时,你敢直言反对,不附袁世凯,这是政治上的远见。如今人民当家作主,正是你发挥余热的时刻。”

    那么,周恩来口中的这两件“德政”,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
   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,李纯任江西督军时,欣赏周嵩尧才干,聘为秘书长。李纯调任江苏后,周嵩尧仍随任秘书长。齐燮元曾任李纯参谋长,后被浙江督军卢永祥赶出浙江,转投李纯麾下。

    齐燮元心怀不轨,妄图夺回浙江,向卢永祥传假消息,声称李纯准备侵犯浙江,导致两军紧张对峙。齐煦元又在李纯面前煽动他先发制人。

    李纯谨慎,召集周嵩尧商议。周嵩尧冷静分析形势,认为卢永祥不会轻举妄动,并主动联系卢秘书长,劝说撤军。

    卢永祥采纳建议,江浙军阀冲突得以避免,保护了两省百姓免遭战火。

    1920年,李纯突然去世,齐燮元继任江苏督军,并邀周嵩尧继续任秘书长。

    但周嵩尧怀疑齐燮元与李纯之死有关,不愿与其同事,毅然辞职回乡,从此不再出仕。

    第二件事则是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,周嵩尧作为大帅府秘书,冒着危险上书劝阻,主张顺应历史潮流。

    袁世凯大怒,周嵩尧被冷落,愤而离职,远离政坛。

    这两件事深深打动了周恩来,也成为他聘用六伯父的根本原因。这也是周恩来26年总理任内,唯一一次破例聘用亲属。

    当时,周嵩尧已77岁,但精神矍铄,努力适应新社会和新工作。老先生书法造诣深厚,工作时曾逐字抄录毛主席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和诗词。

    他还曾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文章,热情歌颂共产党和新中国。

   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两周年,周嵩尧与章士钊、符定一等44位文史馆馆员联合发表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》文章。

    他个人还以笔名“周峋芝”在同一版块发表《庆祝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国庆节》一文。

    生活中,周恩来对六伯父关怀备至。工作闲暇时,常派人接他至西花厅,共话家国大事。

    每当扬剧、越剧、淮剧等剧种进京,周总理必嘱工作人员为六伯父准备票子。

    偶尔还邀请老人游颐和园昆明湖,谈起当年慈禧、光绪面试情景,周嵩尧捋着银须爽朗大笑,神采飞扬,似回年轻时光。

    1952年8月,六伯父八十大寿,周恩来依照苏北习俗,邀请弟弟周恩寿及众多侄儿侄女齐聚西花厅庆祝。当天,周总理兴致勃勃,亲自下厨,做了家乡淮安红烧狮子头等佳肴,并在宴会上带头敬酒。

    1953年9月2日,周嵩尧因老年性气管炎,在北京辞世,享年81岁。

    百忙中的周恩来亲赴嘉兴寺,为六伯父遗体告别,并主持了入殓仪式。

    在周恩来的细心照料下,周嵩尧在北京度过了幸福安详的晚年,圆满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
    ---

    这样改写,你觉得如何?如果想再调整语气或增加某些细节,也可以告诉我!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上一篇:港股上市,宁德时代全球化“激进”布局的开始?
    下一篇:8月15日午盘杭州优特钢市场价格暂稳。现45#Φ30以上主流价格杭钢3590淮钢3620南钢3620